咨詢熱線
17521019376郵箱:1683254687@qq.com
瑜伽日記|無論是瑜伽還是人生,感恩瑜伽,幸福相
擁有幸福的方法,
就是感受幸福。
無論是瑜伽還是人生,感恩瑜伽,幸福相隨!

花時間思考,花時間靜坐,花時間笑,是力量的源頭,花時間閱讀,花時間和善對人,花時間練習瑜伽,花時間行善,是智慧的泉源,通往快樂的生活。
學習花時間帶給這世界更多和平與歡樂,不是非凡大事,而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開始…
我總覺得安靜是有力量的,于無聲處勝有聲,看似什么都沒說,卻其實一切盡在不言中。
滴水是安靜的,然而正是這細小的涓滴,日復一日地敲打,最終卻能夠穿越堅硬的頑石。
真正讓人怦然心動的風景也是安靜的,比如:清晨或者黃昏寧靜的海灘,在海灘散步,感受寧靜溫柔的天光,廣袤無垠的大海,蔚藍純凈的天空,在無限的安靜之中有著自然與精神的大美。
有時去山谷,日出時明亮的晨曦,靜夜里清澈的月光,山谷間輕流的小溪,它們無一不是安靜的,那么靜,那么美,美得讓你只有無言的感動。
我所理解的安靜,不是凝滯不動的靜止,而是現世安穩的安,歲月靜好的靜;是內心安寧的安,萬物靜美的靜。
因為世安,所以時靜;
因為心安,所以物靜。
在紛擾的塵世中能夠獨處一隅,簡單而自足地活著,熱愛美,追逐美,憑借內心的力量獲得靈魂的安靜,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。
有時候,我覺得瑜伽就像是在做繡品,一針一線地用心刺繡,雖然知道自己不是心靈手巧的女子,織不出錦繡的作品,但仍然珍惜那一針一線里的勤勉,盡管不完美,卻終歸凝結著自己至真至誠的心意。
年輕的時候,對于瑜伽的意義并不曾有太多體會,只是憑著單純的喜歡,因為喜歡,一直在學習在練習。
瑜伽對于我只是一種愛好而非寄托。隨著學習和練習越久越能體會到瑜伽的好,因為有了對瑜伽的熱愛,就比別人多了一個安靜而純美的世界,內心也因此更加豐富與輕盈。
當這樣日復一日的練習浸潤到靈魂深處,外表也不知不覺地有所改變,褪去了年少時的浮躁迷惘,平添了一分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溫柔沉靜。
瑜伽真的是可以養顏,但更養心。所以每當別人說我看上去要比實際年齡年輕時,我都覺得應當感謝瑜伽所賜予我的這份內心生活,讓我的心得以保留一分未泯的天真。
曾經對于人生充滿困惑,而在瑜伽的學習與練習中,我的心漸漸沉淀下來,認清了生命的來路與去向,懂得珍惜手中的時光,學會傾聽內心的聲音。
當我找到屬于自己的內心生活,
忠實于內心而活時,
我感到的是:
前所未有的喜悅與寧靜。

安 全 感
當身體和心理,產生有風險和危險的感覺時,會需要可控制和確定的感覺,去應對與平衡,這個可讓人放心、安心和穩定的感覺,就是人們所謂的安全感。
過度的安全感,容易變成慣性的依賴,一旦如此,身體的控制、心理的思維、表現出來的行為和態度,就會越來越一成不變,漸漸地由身體的下沉和僵硬顯現出來。
安全感,如果是建立在自身的內在核心價值;就會呈現剛剛好的支撐力;但若尋求太多外在的附加價值,來壯大和支撐,以確保安全,就容易演變成外強中干的身心狀態。
舉個例子,積極努力的考取學歷和證書,為了證明自身的能力,及增加工作上的安全感,若內在缺乏穩定的身心,當遇到所學以外之不可抗拒的變動因素,就會難以變通和適應,而這個穏定的能力,是不斷的向外追求無法達成的。
因為向外追求的附加價值,是可以明確的看到、聽到、觸摸到,直接讓人有安全感,所以人們會積極的追求;然而內在的穩定,是會隨著外在人事物的變化,產生應變的能力,而不易跟著外界的人事物起舞,這種控制能力,看不出明顯起伏,相對的就不容易被重視。
從安全感的角度,來看支撐平衡的練習,剛開始因為害怕跌倒,為穩住動作,會用壓縮軀干,增加與地面接觸或平行的面積,讓全身穩住不跌倒,這樣練習的附加價值,就是快速達成動作目標,及增加很多外在的肌肉,但同時也減少身體內部的空間。
比如: 倒立,手寬一點,背凹一點或凸一點,臀部往前或后一點去平衡,都會比身體呈集中的直線平衡,容易且快速達成,但是動作做到了,軀干空間卻變小,四肢也外擴而用力了,于是就會呈現不穩定的關節角度,當然就無法享受停留在一個體位法中。
試著想想,要有健康的內臟空間,需要脊椎、肋骨、骨盆排列平行、整齊且集中,外觀飽滿內部才有完整的空間;如果練出外觀有肌肉,內凹或外凸的線條,必需在骨骼相互交叉錯位的狀態,讓表皮附著骨頭的面積增加,才會產生凹凸的線條,也就是肋骨和骨盆的前、后傾,或某幾節脊椎不平均的彎或直,才能達成有肌肉線條的身型,但這樣的身型,身體內部空間是狹小的,并有著緊繃和不飽滿的外觀。
因為大部分的練習者心里,已經把動作完成,和有練到及健康劃上等號,所以很難接受,其實這樣的練習,根本沒有幫助,反而傷身傷心,只要再回想一下,如果練習正確,那些過敏、消化、代謝、酸痛、月經、血壓、血糖、情緖、身型負擔等等不足以要命的小問題,早就已經不是困擾了。
是不是該想想,心中對以往不愉快的經歷,因為恐懼事情的重復發生,導致每件事情都尋求太多的安全措施,其實是內心害怕受傷和跌倒的反射代償行為,這樣對安全感的需求,其實是依賴,并非本身內在的核心穩定,是無法長久安心的。
身體和心理有絕對密切的關系和連結的,如果用太多的外力練習,會很難練出穩定的核心力量。
如果怎么練習控制,都還是不由自主地先啟動外力支撐,必需檢視自己的內在,試著先理清和解開一些內在的恐懼和害怕,可能會比努力辛苦練習,更能得到放心、安心和穩定的感覺,練習這樣的安全感才是屬于自己的,也是別人偷不走的。

老子說:“五色令人目盲;五音令人耳聾;五味令人口爽;馳騁畋獵,令人心發狂;難得之貨,令人行妨;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,故去彼取此”。
意思是說圣人不追逐聲色之娛,摒棄物欲的誘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。的確,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,聲色犬馬,光怪陸離,誘惑太多反而讓人迷失了本心,要想保持內心的澄明,就要遠離紛擾,簡單生活,擁有寧靜淡泊的心。
盲與忙同音,盲者,目亡;忙者,心亡。想著現代人終日忙忙碌碌,其實大多是為了功利。
“天下熙熙,皆為利來;天下攘攘,皆為利往”。在忙碌之中,我們的心靈也變得不得安寧。就像李宗盛在<忙與盲>歌里唱的:“忙忙忙, 忙忙忙, 忙是為了自己的理想,還是為了不讓別人失望;盲盲盲, 盲盲盲, 盲得已經沒有主張,盲得已經失去方向。忙忙忙,盲盲盲,忙得分不清歡喜和憂傷,忙得沒有時間痛哭一場”。
無論世事怎樣繁忙,我們都不要忘了保持清醒與安靜的心,別在世俗里深陷沉淪。
愿我們的眼睛與心靈時時清澈,
在愛與美里尋求永恒的光明。

我愛瑜伽!
瑜伽指的就是智慧,
代表著生命的寂靜,清靜,離欲,
是宇宙根本的原理。
擾亂我們的心思,
往往是來自…
不寂靜,不清靜,不離欲。
瑜伽必須要靠智識,
在經由知識…升級后的智慧,
作為途徑。
人會有靈性的盲目,
日復一日的…
受身體上的疼痛或情緒的折磨,
被外在的現象遮掩住智慧,
然后…終于老死。
當人能了解…
你真正要的是什么?
能有勇氣去追尋,
這就是自我實現。
而要去了解…
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,
這就需要智慧了。
能運用智慧,
你會進一步想,
我要如何改造環境,
能不陷入困境。
這突顯了…
無知與智慧的差異。
大部分人,
都活在無知的狀態,
面對情緒不曾去研究自己,
經常只是…
扮演無知的旁觀者。
不懂得善良自己,
無知的去執著情緒。
學習瑜伽,
最關鍵的追求是…
傾聽真我的聲音,
充滿智慧的生活。
無論是瑜伽還是人生,感恩瑜伽,幸福相隨!
感恩遇見,
同行快樂!